咨询热线:13082459152
返回 沈宇资讯

正式开启监控屏蔽器升级工作

近日,汉纳电子宣布正式启动监控屏蔽器全系列产品升级计划,此次升级涵盖硬件架构、智能算法、合规性设计等多个维度,旨在提升设备的干扰精准度、环境适应性与法律合规性,为特殊场景的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作为行业内深耕电子干扰技术的企业,汉纳电子此次升级行动被视为应对复杂电磁环境与监管要求的重要举措。​
升级工作的核心背景源于监控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当前,高清化、无线化、移动化成为监控设备的主流发展趋势,4K/8K 摄像头、5G 传输监控、无人机巡检等设备的普及,对屏蔽器的干扰带宽、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各地对无线电设备的管理日益严格,传统屏蔽器 “无差别覆盖” 的工作模式易对公共通信造成干扰,面临合规性挑战。汉纳电子技术总监表示:“此次升级并非简单的性能提升,而是从‘干扰抑制’向‘精准管控’的技术转型,既要确保对目标设备的有效屏蔽,又要最大限度降低对合法通信的影响。”​
硬件架构的革新是本次升级的基础。汉纳电子将为新一代监控屏蔽器配备宽频带射频模块,工作频段扩展至 0.8GHz-6GHz,可覆盖当前主流监控设备使用的所有无线频段,包括传统的 2.4GHz Wi-Fi、5.8GHz 图传,以及新兴的 4G/5G 监控传输频段。在信号发射端,采用氮化镓(GaN)功率器件替代传统硅基器件,在相同功耗下将输出功率提升 30%,干扰距离延长至 50 米,同时支持功率连续可调(0.5W-20W),适应不同距离的屏蔽需求。值得关注的是,新型设备内置多组定向天线阵列,结合波束成形技术,可将干扰信号的空间指向精度控制在 ±1° 以内,实现类似 “信号狙击” 的定向屏蔽效果,较传统全向干扰模式减少 70% 以上的频谱资源浪费。​
智能算法的融入使屏蔽器具备环境感知与动态响应能力。升级后的设备搭载自研的 “频谱指纹识别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积累数万种监控设备的信号特征,可在 0.3 秒内识别目标设备的类型、工作频段及传输协议,自动匹配最优干扰策略。例如,检测到针孔摄像头的跳频信号时,系统会启动自适应跳频干扰模式,追踪其频率变化;遇到固定频段的安防摄像头,则采用窄带压制方式,避免影响相邻信道。此外,设备还具备地理围栏功能,通过 GPS 定位与电子地图数据联动,在机场、医院等禁扰区域自动降低功率或停止工作,从技术层面保障合规性。​
在操作与管理层面,升级后的监控屏蔽器引入了权限分级与全流程记录系统。设备需通过加密密钥激活使用,不同级别操作人员拥有不同的功率调节与频段选择权限,防止滥用。同时,所有操作记录(包括启动时间、干扰频段、功率参数、使用地点)将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形成不可篡改的操作日志,满足追溯审计需求。针对便携式设备,汉纳电子还开发了配套的移动管理 APP,支持远程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提升运维效率。​
此次升级工作将分阶段推进,首批面向政府涉密场所、军事管理区等专业领域的定制化设备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三个月内完成量产;面向企业级用户的通用型产品将在半年内上市。业内人士分析,汉纳电子的技术升级可能引发行业连锁反应,推动监控屏蔽器从 “粗放式干扰” 向 “精细化管控” 转型,促进行业标准的完善。​
汉纳电子强调,升级后的监控屏蔽器仍将严格限定使用场景,仅向具备合法资质的单位提供,且所有产品均预留监管接口,支持无线电管理部门的远程监控。在隐私保护与公共通信安全的平衡中,技术创新始终是重要的调节杠杆,而合规性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此次升级工作既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